【傳統(tǒng)戲劇】 潮劇主要流行于講潮汕方言的地區(qū),通常稱為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或者白字戲,是一種采用潮汕方言所演唱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更是廣東省的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其發(fā)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潮劇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所逐漸演化而來,融合了弋陽、昆曲、皮黃以及梆子戲的特色,并且與本土的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相結合,而最終形成的擁有自己獨特藝術形式和風格的一個傳統(tǒng)戲劇種類。潮劇被譽為潮州文化的奇葩,在海內外均獲得廣泛的好評。潮劇有著優(yōu)美抒情以及潮州味濃等突出特點,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并且目前已有多部潮劇拍成電影而傳遍世界許多地區(qū),潮劇團更是赴國內各地以及海外演出多次,其中尤以丑戲的表演藝術最是膾炙人口。 【傳統(tǒng)音樂】 潮州音樂是流傳于潮汕地區(qū)的多種民間音樂的統(tǒng)稱,其主要包括鑼鼓樂、弦詩樂、笛套樂、細樂以及廟堂音樂等,是一種不但具有特殊藝術風格與濃郁地方色彩,而且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極高藝術價值的古老樂種。潮州音樂廣泛流傳于粵東、閩南、臺灣、港澳以及東南亞等多個地區(qū),在海內外都有著非常高的聲譽。潮州音樂十分的古樸和典雅,關于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時代,到明代中葉的時候,潮州音樂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不但曲目豐富、形式多樣,且自成體系的一種民間音樂藝術。潮州音樂的演出形式十分靈活多樣,不僅有幾十人乃至上百人所組成的大鑼鼓演奏,也會有三五人所組成的弦樂演奏,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形式的民間藝術。 |
GMT+8, 2025-8-17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