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保障房建設的推進,本市的保障房設計也會越來越精細。目前,本市相關部門已經提出要細分保障房的供應,將根據(jù)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裝修菜單。 就在昨日舉行的第二屆城市規(guī)劃設計論壇保障房專題論壇中,保障房設計專家表示,雖然戶型面積已經確定,但本市將針對不同人群設計不同的保障房裝修菜單,采用模塊化裝修。一些家具和設備已考慮設計成可拆分的構件,以便不同人群使用。 為老人殘疾人不能設門檻 為了設計保障房,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周燕珉特意進行了中低收入者居住需求和生活特點的專項調研。 “不去現(xiàn)場看,不直接住進去,很難想象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到底是什么。”周燕珉給在場的設計師講了一個案例:一個21平方米里外間的二室平房中,住著三代人—老年夫婦、中年夫婦和一個成年孩子。孩子和爺爺奶奶住一個房間,白天這里是客廳和餐廳,小廚房有張單人床,中年男主人晚上睡這兒,中年女主人在小屋里住。 “這家的老人和男主人都是殘疾人,惟一工作的女主人要上班養(yǎng)家,所以晚上必須休息好。”周燕珉說,對殘疾人的保障房應該考慮得更深刻一點,他們所需要的保障,可能和設計師的預想會不一樣。 為此,本市一些保障房專門在衛(wèi)生間洗手池下,設計了可拆卸隔板的儲物柜,如果拆掉底板和門,殘疾人坐輪椅就能直接到洗手池邊自行洗漱,腿腳不會撞到儲物柜上。 然而給老年人或者殘障人士設計的保障房,將在裝修環(huán)節(jié)取消衛(wèi)生間、陽臺的門檻和高度差,衛(wèi)生間設計為推拉門,使輪椅暢行無阻。 為年輕人 輕客廳重臥室 清華大學針對年輕“夾心層”的調研結果出乎意料,80后給人的印象是“不會做飯”、“常在外面吃”,可居然57%的被調查者選擇在家做飯。很多設計師都習慣將客廳設計為朝向好,但有80%的被調查者選擇起居室可以朝北,但臥室應該有較好的朝向。 “原來以為年輕人喜歡聚會、應該有個明亮的客廳。但調查顯示他們對客廳的需求不高,卻更需要能夠上網(wǎng)、看書、睡覺的臥室。”周燕珉說。 所以,如果是針對年輕人的公租房,衛(wèi)生間鏡子附近會配有電源,以方便使用吹風機、剃須刀;洗手池下方的儲物空間不會太大,更容易清掃。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筑師劉曉鐘此前曾對記者表示,供應給單身或小兩口的保障房,會留出可以臨時打隔斷多出一間屋的空間。“如果廳設計成長方形,就有條件臨時隔出一間房,比如給來探望孫輩的老人居住。”劉曉鐘說。 為三口之家 衛(wèi)生間能放嬰兒澡盆 在免費提供給設計師使用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規(guī)劃建設設計指導性圖集》中,規(guī)劃出一些模塊化裝修,2.5平方米的衛(wèi)生間,洗手池、淋浴房和馬桶的布局成L型。 現(xiàn)場參與論壇的設計師表示,居住人數(shù)多的居室衛(wèi)生間,需要滿足盥洗、淋浴、如廁、更衣和家務等5個功能。 在給3口之家準備的保障房中,將有更多的儲物空間。其中衛(wèi)生間馬桶上方將考慮加一塊木板,用于放衛(wèi)生紙、干毛巾;同時安置一個可以靈活移動的晾衣桿;廚房、衛(wèi)生間的門后將留出10厘米的空隙,可以掛個薄儲物柜;洗手池下的儲物柜可以拆掉一半,用于豎著存放嬰兒澡盆…… 這種給3口之家設計的保障房,裝修后得保證至少有一堵客廳或者臥室的墻要大于4米,為的是等孩子大了,可靠墻擺兩張床,中間還能打個隔斷。 |
GMT+8, 2025-10-1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