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詐騙是什么?
權威的解釋是,電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偽造各種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達到欺騙目的,如冒充公檢法、商家公司廠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等各類機構工作人員,以招工、刷單、貸款、手機定位等形式進行詐騙。
誰被電信網絡詐騙了?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工作人員的表述是,以下四類人員最易上當受騙:
其一是貪便宜者。此類受害者多為老人、婦女以及家庭生活較為困難的中年男子。由于受利誘,或者生活中確實急需用錢,極容易對騙子的話信以為真。
其二是過于自信者。有的受害者其實已發(fā)覺對方有蹊蹺,但自認為能夠將對方擺平,說不定還可以倒賺一筆,結果因小失大,上當受騙。
其三是有事相求者。由于受害人急事纏身,只要騙子自吹的能力正好讓人誤解為可以解決問題時,受害人往往就會偏聽偏信,而不考察對方是否真的能辦。如此,騙子只要順著他們的心意亂吹一通,再假借活動費名義,就可以讓受害者乖乖交錢。
其四是無自我保護意識者。有時騙子的伎倆顯而易見,但有些人就是不相信對方在騙自己,結果拙劣的騙子也有得逞的機會。
自己如何不被“詐”?其實,每個人都不傻,誰都不愿意被“詐”。但是面對屢屢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被詐案件,我們很容易發(fā)現,幾乎所有被詐“上套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征:貪便宜,得好處。
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近年接警的情況看,不少“被詐人”竟然對自己“中招”執(zhí)迷不悟,篤定違法犯罪嫌疑人會給自己帶來好運、財運。提醒每位市民,不可輕信任何中獎及抽獎的手機短信,不要隨意領取微信紅包、參加集贊、點贊活動,不要輕易泄漏電話號碼及個人信息,不要輕信他人打電話誘導,不要隨意在ATM機、手機銀行、微信等平臺上進行款項操作。如遇電信詐騙,要沉著冷靜,第一時間留存好相關證據,如聯系電話、對方賬戶、轉賬憑證等,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一旦遇到電信詐騙,一定要頭腦清醒,騙局就會不攻自破。因為無論電信詐騙犯罪手法如何花樣翻新,最終都要落到一個點上:索要受害人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將錢取走。所以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遇類似事件,切記“不聽、不信、不匯款”,察覺被騙或發(fā)現詐騙犯罪嫌疑人,要迅速報警。
警方再次提醒,電信詐騙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廣大市民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打消“占便宜、貪小利”的念頭,做好身邊親朋好友的宣傳工作,積極提供線索,收到不明信息及時報警,配合公安機關打擊此類犯罪活動,營造全社會共同遏制電信詐騙行為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