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際商貿城四區(qū)北大門三樓的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外調委”)辦公室內,市場經營戶羅女士為外調委及外籍調解員杰克送來了一面錦旗,表達對他們幫忙調解糾紛的感激之情。
羅女士在國際商貿城經營一家樂器商店。2019年9月中旬,一名尼泊爾籍外商向其訂購了一批價值92893元的樂器,因雙方長期合作比較信任,羅女士就同意貨到后一個月內支付貨款。然而,貨物到達尼泊爾后,外商并未按約定時間支付貨款。此后,因受疫情影響,外商一直未返回中國,羅女士多次討要均無果。2021年1月初,一次偶然的機會,羅女士得知市外調委有外籍調解員,于是向外調委尋求幫助?紤]到該外商是尼泊爾籍,外調委主任陳津顏指派尼泊爾籍調解員杰克主持此次調解工作,便于溝通和協(xié)調。
“關鍵是要先找到這名外商,這樣才能開展下一步調解工作!苯芸吮硎尽5蛄_女士無法聯(lián)系到外商,調解工作陷入停滯狀態(tài)。就在一籌莫展之時,轉機出現(xiàn)了,杰克充分發(fā)揮其外籍人員的人脈網絡優(yōu)勢,通過尼泊爾人的微信群找到了這名外商的相關信息,并聯(lián)系尼泊爾國內人員直接找到了外商,這為順利解決糾紛提供了便利。但該案的另一個難點在于外商不在中國,無法面對面調解,再加上尼泊爾當?shù)貤l件限制,視頻調解也無法實現(xiàn),最終決定通過微信的方式分開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向外商講解了中國的法律,告知其行為是違法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還從尼泊爾的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分析事情的嚴重性。這名外商聽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愿意支付剩余貨款,但是由于疫情原因,其資金存在困難?紤]到現(xiàn)實問題,調解員提出分期履行的方式,最終雙方同意該筆貨款分兩次支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