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自信與幸福感的獲得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小濤是個自信的孩子。一般自信約在孩子4歲時就會出現(xiàn),自信的特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做事的動機、態(tài)度和行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幼兒的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能達到自己所確定的目標,從而獲得自豪感。其中的核心顯而易見是兒童的自信心。幼兒不斷地學習、模仿****的行為和語言,最后解決問題,實現(xiàn)自我的能力而獲得了成功和幸福感。自信和幸福感獲得是一個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 專家建議:讓孩子動手做獲得自信與追求幸福的能力 自信的孩子更能獲得幸福。他們能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主動地與人交往、勇敢地面對困難、較快地適應環(huán)境、大膽地嘗試新事物,這些都是孩子獲得幸福的關鍵。 自信的形成與孩子的動手能力有關。這種能力不是來自說教,而是孩子從親身體驗中獲得的。心理學家認為,早期經(jīng)驗與自信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是通過擺弄、堆疊等動作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和思維能力的建構。孩子在操作活動中可以獲得多種感知經(jīng)驗和知識,同時獲得許多動作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經(jīng)驗不斷的豐富,就會內(nèi)化為幼兒的能力。 媽媽讓孩子動手做,親自去體驗,孩子動手能力強,就會有自信。但有些媽媽不停地在孩子耳邊說:“不行,這個你不會做”,“別動,這個危險”。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在這樣的聲音中被剝奪了,孩子動手的熱情被澆滅了,自信心沒有建立起來,反而會有自己“不行”、“不好”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又怎會幸福?孩子自信心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隨著他的整個成長歷程。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媽媽要在積極鼓勵孩子的同時,經(jīng)常性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自主活動,展現(xiàn)自我。 專家訪談Q&A: Q:您認為今天的孩子幸福嗎?為什么? A:現(xiàn)在的孩子本來應該是幸福的,但是一些外在的原因剝奪了孩子獲得幸福的機會。孩子的幸福來自于精神上的滿足,但是現(xiàn)在給孩子精神上的關注太少,功利的太多。 Q:在孩子成長中,你認為最重要的幸福是什么? A:媽媽的關注和理解。媽媽的關注會給孩子安全感,媽媽的理解能讓孩子獲得自信所需要的能力。 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冬青老師覺得自己很幸福。她說:我經(jīng)常覺得自己很幸福。我的家庭和睦美滿。我和我的丈夫是大學同學,我們無論做什么、想什么都是一致的。我們還有兩個可愛的女兒。事業(yè)方面,我是一個大學老師,當我看到學生在我的教育影響下快樂成長的時候,那種幸福的感覺是不可言喻的。 冬青老師認為,幸福感的缺失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大,但是影響不一定就是壞的,有時候,也會有積極的一面。因為,幸福不像成熟的果子,僅僅靠幸運就能掉進你的嘴里。 童年的挫折讓她堅強 在談到自己童年的時候,冬青老師說,自己的童年記憶是不快樂的。童年的她從媽媽那里受到過很多的打擊和挫折,她覺得正是這種打擊和挫折,讓她敢于直面困難,特別好地培養(yǎng)了她、歷練了她,以至于她抗挫折的能力特別強。 冬青老師說,她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會去包容痛苦,將痛苦轉化為一種精神的力量。她認為,這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媽媽引導孩子去戰(zhàn)勝困難,幸福自然而然就有了。 現(xiàn)在的她對人對事,都抱著慈悲的心態(tài),能夠?qū)捜莸貙Υ磺小?墒,她覺得堅強并不等于麻木,她依然有一顆敏感的心,為日出的蓬勃和日落余暉而感動,為干枯卻遒勁的樹枝而感動。 她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
GMT+8, 2025-5-14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