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梨膏糖為唐代名相魏征所創(chuàng)。魏征母親長年飽受咳嗽氣喘之苦,唐太宗派御醫(yī)前往診治,但開出的中藥太苦,老人不肯吃。魏征想到母親愛喝梨汁,就在煎煮梨湯時,悄悄倒入藥汁。誰知一直熬到三更,梨汁因熬煮太久結(jié)成褐色糖塊。魏征拿去請母親品嘗,清苦微甜,老人很是喜歡,連吃數(shù)日病竟然好了。消息傳開,就有了梨膏糖的美名。 梨膏糖制作技藝在義烏由來已久,2019年被列入義烏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佛堂老街牌坊下,就有這樣一家梨膏糖店,它傳承四代,現(xiàn)今“掌門人”是義烏梨膏糖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賈江英,賈氏梨膏糖第四代傳人。這就是“宏媽梨膏”。 古法慢熬出梨膏 11月15日一大早,跟著賈江英的腳步,我們打開了“宏媽梨膏”的店門。賈江英卸下三輪車上的雪梨,就馬不停蹄地開始洗梨、去核、切梨、刨絲。半個多小時后,200斤雪梨全都一絲一絲地躺在不銹鋼大鍋中。打上灶火后,賈江英終于有了歇口氣的時間,“等梨汁沸騰15分鐘左右,就要撈出來進行第一次過濾。”賈江英邊說邊將紗布攤開在另一口大鍋上。 很快,不銹鋼大鍋中冒出熱氣,雪梨的香氣溢滿整個店鋪。賈江英將沸騰的梨汁連著梨肉一塊舀到紗布上,清亮的梨汁滴滴答答地散發(fā)香甜,梨肉則留在了紗布上。等一大鍋梨水舀完,賈江英熟練地拿下墻上的木質(zhì)長柄錘,用力捶打紗布中的梨肉,使梨和汁分離得更徹底。 隨后,賈江英將收集到的一大鍋梨汁用大火快速燒至沸騰后,改用小火慢熬!鞍纠娓嗵亲羁简灥木褪悄托摹!辟Z江英擦了擦額頭的薄汗說道,大火燒開之后,得用文火慢慢熬,把一大鍋煮成一小鍋,當中要過濾兩次。 此時,賈江英拿出一口精致的小銅鍋,笑著說:“我們賈氏梨膏糖色澤清亮的關鍵在于這口銅鍋。”她介紹,“從我爺爺開始,就使用銅鍋來熬制梨膏。”因為銅鍋又重又貴,賈江英也嘗試過使用不銹鋼鍋、不粘鍋來熬制梨膏,但明明是一樣的手法,用其他鍋熬出來的梨膏,色澤就沒有這么漂亮。賈江英認為,可能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吧。 用小鍋熬制過程中,賈江英會時不時攪一攪,觀察膏體的狀態(tài),直到用勺子挑起時,膏體掛勺不滴、能拉出晶瑩的糖絲,顏色呈琥珀色,這才算是真正熬成!爸谱饕粔K梨膏糖,要經(jīng)過洗梨、切梨、壓汁、熬糖、翻砂、澆糖、平糖、切糖等10道工序,看似簡單,卻易學難精。從梨汁下鍋到熬成,最少得十個小時! 賈江英的熬糖手藝是從太公手里傳承而來,在那個沒有溫度計的年代,賈氏幾代人掌握熬糖火候全憑經(jīng)驗。賈江英也學得精髓:“聽鍋里糖漿冒泡的聲音,觀察糖漿氣泡的密度,用木勺稍微蘸一點看看能否拉絲,我就能知道這鍋糖熬好了沒有! 不僅熬糖沒有借助電子控溫,賈江英到現(xiàn)在仍堅持用木質(zhì)搗杵捶打梨肉、用壓榨器榨梨汁、用濾網(wǎng)手工過濾梨汁中的雜質(zhì)、用銅制長勺柄一遍一遍攪拌梨膏……“我會一直堅持這樣的傳統(tǒng)技藝,不圖省力、不求快,確保做出讓客人滿意的梨膏糖!辟Z江英說道。 創(chuàng)新研發(fā)煥新生 賈氏梨膏糖起源于賈江英的太公賈昇金,他制作的“百草梨膏糖”,深受街坊鄰居喜愛。一旦誰家有人咳嗽,旁人會說:“去賈家拿顆糖就好了!”太公去世后,爺爺賈禎棋接手梨膏糖制作,并每天往返于蘭溪“雞毛換糖”,幾乎日日銷售一空。后來,父親賈祥銓傳承技藝,還在梨膏糖中加入中藥材,創(chuàng)新研制出“川貝梨膏糖”。幾代人的努力經(jīng)營,讓賈氏梨膏糖的名聲逐漸傳開,成為新老顧客的心頭好。 賈江英12歲便耳濡目染,學會制作梨膏糖。她雖然堅守傳統(tǒng)技藝,卻不墨守成規(guī)。直至今日,她不斷鉆研技藝、學習品牌建設知識,一步一步成為非遺品牌創(chuàng)始人。 2016年,賈江英來到佛堂老街創(chuàng)立“宏媽梨膏”品牌!鞍哑放泼楹陭專皇且驗樾鹤拥男∶泻陮,二是因為‘宏’字有弘揚的意思,希望梨膏糖技藝能發(fā)揚光大。”賈江英用樸實的語言介紹了創(chuàng)立品牌的初心。 品牌創(chuàng)立之后,賈江英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基礎上,努力提升梨膏糖的品質(zhì)和口感。首先是形態(tài),區(qū)別于以前大小不一的梨膏糖,賈江英改進了澆糖、切糖的工具、手法,制作出現(xiàn)在的方塊梨膏糖,每一顆大小均勻,還方便攜帶。此外,她在聽取老顧客的建議后,一趟趟跑市場、跑工廠,購買了一批模具,將梨膏制成各種形狀的棒棒糖,深受孩子們喜歡。去年冬天,賈江英還改良了網(wǎng)紅“烤梨”,在店里推出一款熱飲——銀耳烤梨湯。用來烤的梨就是做梨膏的雪梨,銀耳用的是新鮮銀耳,同樣不加糖,只靠梨子本身的甜味,喝起來清甜潤滑。 老手藝變新“網(wǎng)紅” 過去,梨膏糖的手藝人走街串巷,給大家?guī)嵒萦纸】档睦娓嗵,同時也為市井生活送上一絲甜蜜,F(xiàn)在,梨膏糖代表了一項技藝的傳承,也是兒時美好回憶的寄托。 在賈江英的手機里,收藏著天南海北的客戶微信,自建立品牌、創(chuàng)新產(chǎn)品后,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梨膏糖產(chǎn)品,吸引了眾多新老粉絲。 “梨膏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秋冬季節(jié)氣候干燥,就很適合吃這個!辟Z江英說道,“現(xiàn)在天氣涼快,可以放心寄快遞,所以很多老客戶通過微信下單。隨著佛堂古鎮(zhèn)文旅發(fā)展,現(xiàn)在也常有游客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知道后前來購買,作為伴手禮! 不僅如此,梨膏糖制作技藝還漸漸成為研學“爆款”。經(jīng)常有中小學與賈江英聯(lián)系,希望能帶孩子們來學習。賈江英始終保持著開放和積極的態(tài)度,每當有孩子們要來,她都會提前準備好各種需要的食材、工具。為了方便孩子們操作,她還購置了許多孩子們趁手的小工具。研學過程中,她總是耐心地跟孩子們講述梨膏的歷史起源、獨特功效,仔細指導孩子們體驗熬制等關鍵步驟。 今年9月,梨膏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外,賈江英還登上央視《非遺中國說》舞臺,向全國觀眾展示梨膏制作技藝。從古鎮(zhèn)深巷到央視舞臺,賈江英用她的故事證明:真正的非遺傳承,是在千年文脈的土壤中生長,在現(xiàn)代生活的陽光里綻放。 |
GMT+8, 2025-11-17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