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在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成長課程。新學期,為讓學生們認識節(jié)約糧食的重要性,蘇溪鎮(zhèn)第三小學實施對班級剩余糧食進行稱重、對連續(xù)5天光盤的學生進行獎勵學習用品等方式,讓學生們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這樣夠了嗎?”“老師,再少一點……”9月7日中午11點半,在蘇溪三小的各個教室門口,學生們有序排起了隊伍,等候老師給他們打飯。打完飯后,同學們都回到教室各自的位置上,認真就餐。
“第一次打飯的時候,有些同學不喜歡吃的菜或者吃不了太多的,他就會說我要少一點,不夠吃可以再去打一次,基本上是打多少吃多少!碧K溪三小205班班主任胡雨欣告訴記者,為了鼓勵學生們進行光盤行動,從去年開始,蘇溪三小就實施吃飯勤拿少取的方法,同時,每個班級吃飯剩余的食物殘渣,都要倒入統(tǒng)一的塑料桶內(nèi),拿去廚房師傅那里進行稱重。
據(jù)了解,每個班級剩余的食物重量,廚房師傅都會進行登記,每個星期學校都會開展光盤行動光榮榜評比,剩余食物最少的班級,就有機會獲得班級五星紅旗的獎勵。蘇溪三小校長蔣天航告訴記者,自活動開展以來,學校的食物剩余現(xiàn)象明顯改善,剩余食物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左右。新學期,為了鼓勵孩子們深入開展光盤行動,他們又對學生個人光盤行為設置了相應的獎勵,如每周連續(xù)5次光盤,周五的時候?qū)W生可以向班主任領取學習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