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黏人”寶寶,看看他們的小心思吧! 很多父母也許會奇怪寶寶為什么這么“黏人”呢?一種原因是由于寶寶情感表達的一種需要。父母平時太忙了,很少有時間陪寶寶,所以寶寶一逮著機會,就黏著媽媽不放。其實寶寶黏父母,完全是在表達他的愛!另一種原因是不恰當?shù)慕逃绞剑捎趮寢屍綍r照料寶寶時過于緊張造成寶寶依賴感太強,久而久之,就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寶寶‘這個世界不安全’的信息,這種情況媽媽們就要注意了,要及時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過度呵護型“黏人”寶寶的應(yīng)對辦法 怡怡媽媽是個全職媽媽,女兒1歲零3個多月了。最近寶寶特別黏她,每天除了睡覺,一刻也離不開媽媽。丁女士說:“寶寶老盯著我,上洗手間呀、洗澡啊都纏著我不放,更別說做家務(wù)或其他的。跟個小尾巴一樣甩都甩不掉,什么事也做不出來,真是累死人了!” 媽媽應(yīng)對辦法: 1 和媽媽短暫分離:除了媽媽外,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多接觸一下家里的其他人?梢酝ㄟ^一些寶寶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吸引寶寶和家里的其他人一起玩,讓他們知道除了母親外,在其他親人身上也能建立起安全感。此外,要讓寶寶知道媽媽不可能一直陪在他的身邊。比如,媽媽早上上班時,可以先陪伴寶寶玩一會,并告訴寶寶“媽媽一會就要上班了,晚上就會回來和你玩的,你是個好孩子等等”。 媽媽上班時要走得堅決一點,不要一步三回頭,要讓寶寶知道“哭是沒有用的”,慢慢就會好轉(zhuǎn)。同時不要忘了,等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 多帶寶寶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帶寶寶去外面,多與人接觸,尤其是同齡的小朋友,讓寶寶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學(xué)會主動接觸別人,從而提高適應(yīng)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父母也不要過分地保護寶寶,要鼓勵他自己去玩。 3 積極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只要是寶寶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父母要盡量放手鼓勵寶寶自己做,如果實在有困難,父母可以適當?shù)貛椭幌。例如鍛煉寶寶自己玩游戲,自己吃飯等等,如果表現(xiàn)好,要及時表揚,要讓寶寶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是最棒的。父母還可以多用講故事、念兒歌的方法來引導(dǎo),用故事或兒歌中的小動物等給寶寶樹立一個榜樣。 4 不要過分寵溺寶寶:寶寶摔倒了,明明可以自己爬起來,卻要讓媽媽抱,這時媽媽應(yīng)該鼓勵寶寶自己起來,而不是因為寶寶哭了,就馬上上前把他抱起來,這樣容易影響寶寶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對于寶寶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寶寶今天摔倒了,沒有哭,也沒有讓媽媽抱,寶寶長大了,寶寶真棒。”以此來提高寶寶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二)表達情感需要型“黏人”寶寶的應(yīng)對辦法 雯雯寶寶1歲半了,媽媽平時上班,等媽媽一下班就特別黏媽媽,只要媽媽一走開就叫“媽媽媽媽”,洗臉要媽媽洗,喝水要媽媽喂……,只要媽媽在就不要其他人。 媽媽應(yīng)對辦法: 1.培養(yǎng)寶寶的獨處能力。父母平時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他可以?匆娔悖@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xiàn)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2.和父母的分別要有一個固定而簡單的儀式。早一點起床,做好上班的準備后,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游戲,然后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和他再見,并親親他,抱抱他,用堅定而溫柔的語氣和寶寶說:“聽話哦,爸爸媽媽一會回來和你玩! 3.充分發(fā)揮父親的作用。平時讓父親多陪他玩,把黏你一個人變成黏你們兩個人,這樣,他就慢慢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4.讓寶寶有更多的伙伴圈子。比如上幼兒園,快3歲了的寶寶其實可以進幼兒園了。他有了自己的天地,就不會老黏你了。 5.當寶寶不冷靜時,媽媽一定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讓自己的焦慮影響寶寶,離開的時候要微笑、聲音要輕柔。你回來時一定要對寶寶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 甩掉小尾巴看我8大招 1.先建立自己堅定應(yīng)對的心態(tài)。父母與寶寶分離時,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愛寶寶,而是現(xiàn)在不能和寶寶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須離開。不要在心里產(chǎn)生罪惡感,認為寶寶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 2.試著向?qū)殞氃V說自己正要去忙的事。雖然只是一歲大的寶寶,但如果常和他說話,他會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訴寶寶:「媽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會陪你玩哦!」寶寶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可以培養(yǎng)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戲方式進行漸進式的分離。比如捉迷藏,每次可以漸漸增加時間,媽媽要故意讓寶寶花更長一些的時間找到你,讓寶寶能漸漸忍受長一些分離。父母和寶寶一起玩耍的時候其實正是培養(yǎng)寶寶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機。比如,和寶寶一道到外面玩耍的時候,鼓勵寶寶去草叢里找找小昆蟲,去比較比較各種小草的葉、莖等有什么不同,讓寶寶觀察觀察小螞蟻的活動情況,聽聽小鳥的叫聲等等,一旦寶寶獨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的情況就要及時給他鼓勵,讓他從這些活動中找到樂趣。這樣,寶寶就很容易被周圍各種有趣的事物吸引,變得不再那么黏人。 4.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在寶寶沒有適應(yīng)離開父母時,父母要盡量多陪伴寶寶,尤其不要丟下寶寶,讓他一個人獨處。當不得不離開時,要用寶寶能懂的方式讓他明白:媽媽的離開只是暫時的。每次離開多時候,最好跟寶寶約定回家的時間,并一定要準時回家。因為寶寶沒有時間的概念,因此,當媽媽與寶寶約定時間時,應(yīng)該選擇一些寶寶能夠理解的方式,讓他明白你會在某個固定的時間回家。比如,跟寶寶約定吃晚飯的時候回來。 5.注意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能力。寶寶行為習(xí)慣的養(yǎng)成與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如果寶寶從小就習(xí)慣了一直由大人陪伴著玩,就會缺乏自己玩的能力。因此,父母在給予寶寶足夠關(guān)愛的同時,不要過分保護寶寶,應(yīng)該放手給寶寶機會自己玩。從寶寶幾個月開始就可以給他一些他喜歡的玩具,讓他在自己的小床上玩耍,讓他安安靜靜聽聽音樂等。這樣,寶寶習(xí)慣了獨自玩耍,長大就不會太黏人。除了讓寶寶養(yǎng)成獨自玩耍的習(xí)慣之外,父母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寶寶從小學(xué)會自己做事,如從幾個月開始自己扶奶瓶,到1歲多自己拿勺子吃飯,再到以后自己穿衣服,獨立地與其他小伙伴交往,一步一步給予寶寶足夠的鍛煉。 6.父母要多給予寶寶盡可能多的關(guān)愛。比如多抽時間陪寶寶玩耍,經(jīng)常以溫柔的目光、話語或者撫摸、摟抱、親吻來與寶寶交流,讓他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7.父母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你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給孩子感染了一些害怕的情緒。比如,你可能會說:“哦,寶貝,不要緊的,真的。不要害怕,我馬上就回來!边@些話或是其他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這種黏人的行為。你需要展現(xiàn)給孩子看的,是你對他很有信心,認為他已經(jīng)長大了,即使你不在身邊,也能好好照顧自己,并且會感到很開心。 8.不要太急于求成,應(yīng)循序漸進改變寶寶。寶寶黏人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父母沒必要因此如臨大敵,更不要試圖一夜之間改變寶寶。給寶寶時間,讓他一點點適應(yīng),一切都會走向正常。比如,在媽媽離開寶寶前,可以先給寶寶一個他喜愛的玩具,陪他一起玩一會兒。一旦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投入地玩耍,媽媽就可以退出游戲,在寶寶旁邊看著他,讓他獨自玩耍。然后再嘗試離他一定的距離看他玩。等寶寶適應(yīng)后,可以進一步加大與寶寶的距離,并在寶寶視線里做些別的事情。如果寶寶適應(yīng)這一切,媽媽可以慢慢嘗試在他的視線里消失一段時間。媽媽消失的時間可以從半分鐘開始,然后逐漸延長到1分鐘、2分鐘、3分鐘…… 特別提醒: 寶貝適當?shù)摹梆と恕笔潜匾?/P>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寶寶由別人代替照料,寶寶和父母之間關(guān)系疏遠了。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認為自己生了個不會“黏人”、大大方方的好寶寶。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夠給每個寶寶溫暖和勇氣的地方,而提供這些力量的就是嬰幼兒和父母之間溫暖、親密、連續(xù)不斷的關(guān)系——適度的 “黏人不僅可以促使幼兒找到滿足感,而且還可以幫助幼兒享受愉悅感。寶寶兩歲之前多半會對父母產(chǎn)生依戀感,這種適度的依戀有助于建立一個人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后代和睦相處。 |
GMT+8, 2025-5-11 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