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陰道分娩過程中進行會陰側切或者有會陰撕裂的患者,在分娩后月經恢復來潮以后,會出現會陰部腫痛、結節(jié)等癥狀,并且此癥狀與月經周期具有相關性。會陰腫痛的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給患者增加痛苦和不適。 這種情況要考慮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可能性。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以外的其它部位,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位于盆腔, 盆腔外內異癥少見。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會陰部的時候,即成為會陰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病較為少見。 一些患者出現這種病癥之后,在當地醫(yī)院就診,經常會被誤診為肛門周圍膿腫或腫塊,而在當地醫(yī)院的肛腸外科進行手術治療。因此病少見,當地醫(yī)院大夫治療此病經驗不足,且會陰部腫塊與肛門括約肌相距較近,許多大夫擔心切除會陰部腫塊時會損傷肛門括約肌功能而導致患者大便失禁,因此往往切除范圍不夠。許多在當地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經常會因為會陰部腫塊切除不凈而再次復發(fā),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 還有一些患者在當地醫(yī)院診斷出會陰部子宮內膜異位癥,但是由于手術風險大,當地大夫只給藥物治療和控制。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在藥物治療時可以縮小,但是不能根除,在停止用藥之后,病灶又會再次增大,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痛苦。 |
GMT+8, 2025-5-8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