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偶爾也會發(fā)現寶寶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嘗試站立走路的情形,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對寶寶日后的動作發(fā)展或身體發(fā)育有影響嗎? 5大因素影響爬行 爬行屬于人體控制運動的本能發(fā)展,當寶寶的腦部發(fā)育到達一定程度,周邊神經系統連結也達到階段性需要,腦神經及肌肉協調都足夠成熟,又沒有外力限制的時候,寶寶自然就開始學爬行。而影響寶寶爬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內、外兩個方面。 3大內在因素 神經細胞功能正常 如果腦細胞出現缺損,例如腦性麻痹,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例如唐氏癥,那么寶寶要正常爬行就比較困難。 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jié)合作順暢 當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和動作協調發(fā)展到達一定程度,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現爬行。 寶寶的個性 如果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學習爬行走路的意愿就比較強烈。而較胖的寶寶可能因為身體的負擔太重,所以顯得有些裹足不前。 2大內在因素 環(huán)境 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例如經常坐學步車、被抱著或背著等,因此寶寶體驗爬行的樂趣就被剝奪啦。 教養(yǎng) 指的是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觀念,因為有些人認為人類是行走的動物,“爬”只是一個過程,略過爬行之后還是會走路。而有些父母則認為爬行非常重要,所以會鼓勵、誘導寶寶去爬行。 |
GMT+8, 2025-5-15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