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行走在佛堂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沿街的鋪子里飄出各種誘人的味道。但要說哪一味更讓人著迷,錢晨記里的那股糯米甜香可以算上一個。這家藏在老街里的麻糍店,用四代人的手工堅守,把義烏麻糍的老味道揉進一錘一臼的悠長歲月里。 一口手工麻糍 留存義烏老味道 走進老街的錢晨記店鋪,店內的裝修簡單而質樸,墻角的老石臼還帶著剛捶打完麻糍的余溫,粗壯的木杵斜倚在石臼邊,杵上沾著未干的糯米漿,散發(fā)出淡淡的米香。 后廚里,錢晨記第四代傳人錢威正忙得滿頭大汗!白雎轸倏墒莻細致活,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卞X威一邊忙著手上的活,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制作手工麻糍,首先要挑選優(yōu)質的糯米,這樣做出來的麻糍才會口感軟糯。 挑選好的糯米要提前用清水浸泡,浸泡時間也有講究。夏天天氣比較熱,浸泡四五個小時就夠了。到了冬天,天氣變冷了,則需要浸泡八九個小時,直到糯米吸足水分,用手指一捏就能捏碎,才算合格。 浸泡好的糯米,要瀝干水分后均勻鋪到蒸籠里。蒸糯米的火候至關重要,先用大火將水燒開,然后轉小火慢慢蒸!盎鹛螅疵兹菀淄鈱邮炝死锩孢是生的;火太小,又會導致糯米蒸得太爛。”錢威邊說邊掀開蒸籠蓋,一股熱氣瞬間升騰而起。伴隨著濃郁米香,他用筷子挑起幾粒糯米,仔細觀察,“你看,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 將蒸好的糯米倒入老石臼中,接下來就是最費力也最關鍵的捶打環(huán)節(jié)。錢威拿起木杵,開始反復捶打糯米。木杵的重量不輕,每一次捶打都需要耗費不小的力氣。捶打的過程中,還要不時地用沾了水的手將石臼邊緣的糯米刮下來,再繼續(xù)捶打,確保每一粒糯米都被充分捶打均勻!按反虻牧Χ群皖l率都有講究,力度要適中,頻率要均勻,這樣才能讓糯米產生足夠的黏性,做出的麻糍才會柔而不爛、韌而不硬!卞X威解釋。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捶打,原本松散的糯米逐漸變成細膩軟糯的麻糍團。錢威將麻糍團從石臼中取出,放在鋪著熟黃豆粉的案板上,用手揉搓成餅,再切成大小均勻的長條。做好的麻糍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咬上一口,軟糯香甜,帶著淡淡的米香,讓人回味無窮。 錢威說,在義烏,麻糍從來都不只是一種普通的零食,它承載著本地民俗文化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過去,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麻糍,寓意團團圓圓、平安幸福;家里有喜事,比如結婚、喬遷等,也少不了麻糍的影子,象征吉祥如意。 錢晨記的麻糍,一直堅守著這份老講究。錢威家的麻糍沒有花哨的餡料,只有傳統(tǒng)的紅糖、芝麻、黃豆粉三種。將切好的麻糍塊滾上一層紅糖,甜而不膩;撒上一些芝麻,香氣四溢;沾上一層黃豆粉,口感醇厚。簡單的搭配,卻將糯米本身的清甜襯托得恰到好處。 四代人的堅守 從“謀生技”到“非遺魂” 錢晨記的麻糍手藝,要從錢威的太爺爺說起。為了養(yǎng)家糊口,錢威的太爺爺挑起一副擔子,擔子里裝著小小的石臼、糯米和各種工具,手里拿著梆子,走街串巷售賣麻糍。 “梆、梆、梆”,清脆的梆子聲在大街小巷回蕩,吸引著人們的注意。每當聽到梆子聲,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到門口,圍著錢威太爺爺?shù)膿,眼里滿是期待。拿著父母給的零錢,買一塊熱乎乎的麻糍,是孩子們心中珍貴的回憶。 傳到父親錢有良這一代,錢晨記有了固定的鋪面,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不僅有附近的街坊鄰里前來光顧,還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錢有良始終堅守著祖輩父輩們傳下來的手藝,堅持手工制作麻糍,用心做好每一份麻糍。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007年,錢威已經20歲了。當時,錢威剛從學校畢業(yè),面臨人生的選擇。是外出打工,還是回家繼承父親的麻糍手藝,錢威猶豫了很久!耙婚_始,我確實不太愿意做這行,做麻糍又累又辛苦,而且年輕人都想出去闖一闖!卞X威坦言。可是,看著父親錢有良日漸蒼老的身影,還有店里那些熟悉的老顧客期盼的眼神,錢威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回到錢晨記,跟著父親學習麻糍制作技藝,成為第四代傳人。 剛開始學習制作麻糍的時候,錢威吃了不少苦。木杵比他想象中重得多,每天要捶打幾十斤糯米,不到半天,他的胳膊就酸得抬不起來。而且,捶打麻糍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技巧,力道掌控不好,做出的麻糍口感就會差很多。好幾次,錢威因為太累,想要放棄,可是每當看到父親鼓勵的眼神,還有老顧客們吃完麻糍后滿意的笑容,他又咬牙堅持了下來。 “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帶著她的孫子來店里買麻糍。老奶奶告訴我,她從小就吃我們家的麻糍,現(xiàn)在帶著孫子來吃,想讓他也嘗嘗這份老味道。當時我特別感動,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這門手藝絕對不能在我手里丟了!卞X威笑著說。 如今,錢威已經在錢晨記堅守了十余年。這些年里,他不僅熟練掌握了麻糍制作技藝,還不斷地學習和創(chuàng)新,在保留傳統(tǒng)味道的基礎上,對制作工藝進行了一些改進,讓麻糍口感更加細膩。 “義烏十大傳統(tǒng)美食”“鄉(xiāng)村旅游美食金獎”……錢晨記店鋪的墻上,掛滿了各種榮譽證書,這些證書是對錢家四代人堅守手藝的認可。錢威父親錢有良,也憑借精湛的麻糍制作技藝,成為第四批義烏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義烏麻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但在錢威看來,這些榮譽證書固然珍貴,可最好的證書,卻是顧客們吃完后下次還來的念想。“只要看到顧客吃得開心,聽到他們說‘你家的麻糍地道’,我們就覺得這些辛苦都值得了。”錢威感慨道。 一店藏百味 皆是手工魂 麻糍是錢威家的招牌,但并不是全部。在這店鋪里,還藏著許多地道的義烏手工小吃,每一種小吃都有著獨特的味道。 錢威家店鋪的操作臺上,有不少古樸的木模靜靜地躺在那里。木模上刻著精美的花紋,由于經年累月的使用,這些花紋已經變得有些模糊,但依舊能看出當年的精致!斑@個木模是我太奶奶傳下來的!卞X威說,每到桂花飄香的季節(jié),他們就會用這個木模制作桂花米糕。制作桂花米糕的米粉與桂花的配比,也是他太奶奶傳下來的老方子,錢家?guī)状艘恢眻允刂@個方子,從未改變。 制作桂花米糕,首先要將大米磨成細膩的米粉,然后加入適量的白糖和清水,攪拌均勻,揉成光滑的面團。接著,將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塊,放入木模中,用手輕輕按壓,讓面團充滿木模的每個角落,再將木模倒扣,輕輕一敲,一塊造型精美的米糕坯就做好了。最后,在米糕坯上撒上一層新鮮的桂花,放入蒸籠中蒸熟。蒸好的桂花米糕散發(fā)出淡淡的桂花香和米香,口感松軟香甜,讓人回味無窮。 罐子里的脆米糖,也是錢威家店鋪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脆米糖的過程非常復雜,也非?简炇炙嚒eX威說,熬糖的時候,要時刻盯著鍋中的糖,觀察糖的顏色和狀態(tài),直到糖熬到呈琥珀色,用筷子挑起能拉出細絲,才算熬好。將炒好的糯米倒入熬好的糖中,快速攪拌均勻,然后倒入模具用搟面杖搟平,待冷卻后切成小塊,脆米糖就做好了。 每到清明時節(jié),店里還會制作清明粿。清明粿是義烏人清明節(jié)必吃的傳統(tǒng)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制作清明粿,首先要挑選新鮮的艾葉,而且必須是嫩尖,這樣做出的清明粿才會有濃郁的艾葉香味。將艾葉洗凈,放入鍋中煮軟,然后撈出,擠干水分,切碎后與糯米粉混合,加入適量的清水,反復揉勻,制成綠色的面團。清明粿的餡料,分為咸餡和甜餡兩種。咸餡主要是筍干肉末,甜餡則是豆沙。這些餡料都是錢威親手炒制的。 制作清明粿時,將綠色的面團分成小塊,搟成圓形的面皮,放入適量的餡料,然后捏出規(guī)整的紋路,一個漂亮的清明粿就做好了。待蒸熟出鍋后,一個個碧綠的清明粿散發(fā)著艾葉的清香和餡料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這些手工小吃,沒有華麗的包裝,有的是樸實的外表和扎實的心意!笆止さ臇|西,騙不了人,口感里全是功夫!边@是父親錢有良教給錢威的第一課,也是錢威一直堅守的理念。 如今,錢晨記已成為佛堂老街網紅打卡點,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來光顧。不少游客在品嘗完店里的小吃后,還會購買一些帶回家,分享給家人和朋友!澳軌蜃尭嗳似穱L到義烏傳統(tǒng)小吃,了解義烏民俗文化,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卞X威說。 |
GMT+8, 2025-10-1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