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沒想到這么鮮嫩!”3月19日,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張尚法邀請浙江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周艷虹、省農技推廣中心副科長周佳燕等專家,組團赴廣東省調研指導茭白產業(yè)。餐桌上,一道現(xiàn)采現(xiàn)炒的茭白菜,讓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楊松光贊不絕口。 上桌的茭白,正是市農科院水生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培育的優(yōu)質高產雙季茭白品種浙茭3號。作為國家特色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茭白品種改良”崗位專家、市農科院水生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核心成員,張尚法常年奔波在五湖四海的田間地頭。此次奔赴廣東,主要調研浙茭系列優(yōu)良茭白品種在當地的表現(xiàn)。 走進浙江種植大戶應潘靈位于普寧的茭白基地,工人們正忙著給茭白分揀打包。應潘靈介紹,他從事茭白種植已有40多年,今年在廣東茂名種了浙茭系列雙季茭白470畝,普寧種了400余畝!昂芴穑袼粯。”剝開茭白葉皮,露出白亮的茭肉,說話間,應潘靈用手掐下一塊放進了嘴里。雖然不建議生吃,張尚法、周艷虹、周佳燕等專家還是沒忍住嘗了個鮮!昂艽、很嫩!” 在汕頭市潮陽區(qū)的另一個浙江種植大戶王斌的茭白基地,一批殼紅、個大、飽滿的茭白正通過泡沫箱打包裝車發(fā)往寧波。“今晚發(fā)車,明晚到麗水,后天就能上寧波市民的餐桌!蓖醣蠼衲暝谠搮^(qū)域種有530畝茭白,他將茭白分成四個等級,最好的每斤能賣到6元以上。 王斌從事茭白種植已有30年,和應潘靈都是麗水人,兩人六年前一起到廣東推廣種植茭白,一直種植浙茭3號品種。王斌笑著說,他在全國各地種有7000多畝茭白,“廣東收完后,我還要去浙江、云南等地采收,一茬接一茬!毕裢醣、應潘林這樣在廣東規(guī);N植茭白的“浙軍”有80余人,種植面積近3萬畝。 當前,浙江本地種植的茭白還未上市,能在這個時候吃上新鮮的戶外茭白,得益于茭白的品種研發(fā)和技術創(chuàng)新。市農科院水生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大力研發(fā)能適應不同緯度地區(qū)的茭白品種,在全國推廣應用,助力茭白錯時上市和全年供應。同時,推廣“茭稻輪作”模式,在保證水稻主糧正常生產的同時,利用冬閑田種茭白,采收完后還肥于田,與當地主糧生產有機融合。 張尚法介紹,該團隊目前已研發(fā)培育了金茭1號、金茭2號、浙茭3號、浙茭6號等10余個品種,種植基地北至黑龍江哈爾濱、西至新疆溫宿、南至海南三亞。其中,浙茭3號等雙季茭白種植面積占全國茭白種植面積超80%。 |
GMT+8, 2025-3-2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