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來電航班取消或延誤可獲得理賠,你信還是不信?春運來臨,騙子盯上了乘客手里的飛機票。 近日,市民嚴女士“航班延誤補償”沒到手,反而倒賠了2.4萬元。 1月20日凌晨2時許,嚴女士到市公安局江南分局西關(guān)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騙2.4萬元。據(jù)嚴女士自述,1月19日晚8時許,她在家中接到一個自稱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說自己訂的1月20日的航班延誤了,機票可以改簽或者退票,還可以獲得理賠。 由于對方在電話里準確地說出了嚴女士的航班信息,嚴女士也沒有多想,就按照“航空公司工作人員”說的,下載了一個視頻會議App,并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在與對方通話的同時,按照對方的引導在銀行App上操作。 根據(jù)對方的指引,嚴女士向?qū)Ψ教峁┑馁~戶轉(zhuǎn)賬1萬元。在嚴女士操作的間隙,對方通過視頻共享功能看見嚴女士手機上的短信驗證碼。隨后,嚴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的賬戶在2個小時內(nèi)被連續(xù)扣款8筆,共14000元。 這下,嚴女士起了疑心,反復詢問對方,為什么會一直扣錢,對方則表示會從其他途徑還給她,嚴女士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 “這是典型的‘機票退改簽’詐騙。詐騙分子首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包括受害人姓名、身份證號、登機時間、航班班次等在內(nèi)的乘機信息,在受害人登機前冒充航空公司、訂票網(wǎng)站等工作人員,通過打電話或者發(fā)信息的方式聯(lián)系受害人。受害人聽到確切的乘機信息就會信以為真!泵窬硎,獲取信任后,騙子就會以“航班延誤”等理由主動提出“退費”“理賠”,隨后以“征信驗證”“刷流水確保理賠通道暢通”等幌子,誘導受害人開啟“屏幕共享”。 “開啟屏幕共享后,等于手機裸奔,你輸入的卡號密碼等信息,騙子都能掌握。而且,這類騙局有個新特點,就是騙子實施詐騙的時間往往接近受騙人的出發(fā)時間——離出發(fā)時間越近,越容易制造緊張氣氛,讓受騙人來不及思考!泵窬f,春運期間全國多地是雨雪天氣,不少航班、高鐵都有延誤或取消信息,騙子就容易乘虛而入。 在此提醒市民,接到航班取消需要改簽或者退票的電話或者短信,一定要通過官方電話或App進行核實,不要相信對方短信中的鏈接或聯(lián)系方式,更不要點擊陌生鏈接。根據(jù)航空公司規(guī)定,非旅客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或取消,退改簽不收任何費用;即使飛機因故不能起飛,航空公司也會給訂票旅客發(fā)送短信,但不會讓旅客進行任何涉及錢款的交易,更不會補償額外手續(xù)費。尤其注意不要和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銀行卡、交易驗證碼等信息。 |
GMT+8, 2025-9-5 04:11